内地赴港投保暴涨27倍!2023一季度香港保险井喷!

发布时间:

2023-06-07 14:54:06

香港保险业监管局(保监局)(2023年5月31日)公布2023年首季香港保险业的临时统计数字,期内毛保费总额达到1,472亿。

内地赴港投保暴涨27倍!2023一季度香港保险井喷!

同期,长期业务(不包括退休计划业务)的新造保单保费为470亿(上升10.7%),由新造保单保费为$435亿(上升15.2%)的个人人寿及年金非投资相连业务,以及新造保单保费为$34亿(下跌25.2%)的投资相连业务所组成。

保险公司共发出约16,600份合资格延期年金保单,涉及保费$10亿,占个人业务总额2.2%。


内地客户投保井喷

跨境人流恢复正常释放了压抑多时的需求,加上2022年同期基数较低。

内地赴港投保暴涨27倍!2023一季度香港保险井喷!

2023年首季内地访客的新造业务保费水平回复至96亿(上升2686.4%),相等于个人业务总额20.5%。


和过往一样,此客户群组购买的保单中约97%是以非整付方式支付(即非一笔过支付),占已发出保单份额比例为:终身寿险56%、危疾33%及医疗保险5%。



早有金融机构预料

早在2023年1月份的时候,朱晓就有过爆料:内地人来港投保的金额,2023年可恢复至疫情前高峰。

3月份,有香港媒体报道:内地客来港投保料报复式反弹!内地与香港恢复全面通关后,人流往来陆续恢复正常,香港金融业重现生机。

业界预计:今年内地客赴港投保的新人寿保单保费有望出现“大报复式”反弹,较去年暴增近15倍至300亿元。

内地赴港投保暴涨27倍!2023一季度香港保险井喷!


要知道,上一次内地客赴港投保的高峰,还是出现在2016年,总贡献年新保费达700多亿港元!无线新闻4月5日报道内容如下:全面通关不久,有银行说已经有大批内地客来港买保险,预计今年内地客保单保费,有望超越疫情前每年400多亿港元。 


香港分红险

疫情时代让我们更加认识到,“存钱”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来得重要。当没有劳动收入的时候,只能依靠之前的经济积累才能渡过难关。
因此很多朋友变得越来越理性,节省出不必要的花费来为自己的长远发展做出规划,变成了一个长期主义者。
在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,很多朋友希望可以提前安排好孩子未来的教育金、自己退休后的养老金,希望手上的钱能稳健增长,就将目光投向了长期储蓄型保险,想通过长期储蓄型保险来做财务规划。
那么通过保险来做财务规划靠谱吗?
总结下来主要是以下几点:
财富分配的确定性:对于经历多次婚姻的朋友来讲,可以通过指定保险受益人的设计,将财富按照个人意愿,分配给想继承的人,规避婚姻风险。从确定性这点来讲,是保险比较大的优势。
财富传承长期稳定:巨额的财富可以由保险公司分期、分批给付受益人,保证了财富的长期安全,也避免了下一代由于一夜暴富滋生的不良心态。
税费成本较低:虽然我们国家目前没有开征遗产税,但是目前继承的过程中各种费用也很高,比如律师费用、公证费用等。通过科学的保险设计,不仅没有上述的繁琐,而且成本几乎为零。

长期储蓄型保险适合哪些人买

结合长期储蓄型保险的各项特点进行了分析,适合购买长期储蓄型保险的四大人群如下:

1、有小孩子的父母

做父母的都知道养育孩子不容易,很多父母从孩子出生便开始担忧孩子未来的一大笔教育支出、结婚资金等。
如果提前给孩子配置一份长期储蓄型保险,就可以作为教育基金、创业金、结婚金、养老金,为孩子积累一笔可观的财富。
2、有养老规划的人
养老并不是等老了才来考虑养老的问题,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,提前按照自己的养老规划来匹配养老金,才是明智的事情。
年轻时买长期储蓄型保险,每年交钱,退休开始领钱,活多久领多久,对未知的未来更有保障。
3、有长期资金规划的人,求稳定收益的人
手头有一笔钱,想要做理财,但又怕市场动荡的朋友,也非常适合购买长期储蓄型保险,不需要关注利率变化,投保之后安心等现金价值增长就行了。
4、不擅长理财的月光族和剁手党
很多人工作好几年,所有的工资都用来买买买,一点积蓄都没有。这样的剁手党,买个长期储蓄型保险进行强制储蓄是一个很好的办法。



推荐项目

圣基茨尼维斯护照
圣基茨护照全球范围养最古老的投资入籍...
EB-1C跨国高管
EB-1C跨国高管移民是目前快速移民...
技术移民
新西兰技术移民主要目的是为了从全球范...

免费评估·

私人订制

不用繁琐程序 告别多次拒绝 不花冤枉钱

名字
手机
请选择意向国家
  • 澳大利亚
  • 葡萄牙
  • 美国
  • 加拿大
  • 新西兰
  • 西班牙
  • 马耳他
  • 爱尔兰
  • 希腊
  • 英国
  • 塞浦路斯
  • 法国
  • 新加坡
  • 日本
  • 香港
  • 马来西亚
  • 其他